back-arrow顏博士專欄

顳顎關節的手術方式有哪些?

顳顎關節障礙

觀看人數47

顳顎關節的手術方式有哪些?

顏博士

顏博士專欄文章

2025/6/30

顳顎關節障礙(TMD)大多可以透過非手術方式改善,例如咬合板、熱敷、物理治療或藥物注射。但當關節結構已經破壞、功能受限嚴重、保守療法無效時,醫師會考慮是否進入「手術治療」階段。那麼,顳顎關節的手術有哪些選項?不同的手術方式差在哪裡?需要什麼條件才能執行?本篇文章帶您一次釐清。

顳顎關節障礙(TMD)大多可以透過非手術方式改善,例如咬合板、熱敷、物理治療或藥物注射。但當關節結構已經破壞、功能受限嚴重、保守療法無效時,醫師會考慮是否進入「手術治療」階段。

那麼,顳顎關節的手術有哪些選項?不同的手術方式差在哪裡?需要什麼條件才能執行?本篇文章帶您一次釐清。


一、不是只有一種手術,而是「分層設計」

顳顎關節的手術,根據結構受損的程度與功能需求,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型:

1️⃣ 關節鏡微創手術(Arthroscopy)

🔹 方式:使用直徑約1.9mm的關節內視鏡,從耳前皮膚小切口進入關節腔

🔹 處理項目:清除沾黏、沖洗發炎液、鬆解關節盤卡住的位置,部分可合併注射玻尿酸或藥物

🔹 適應對象:有喀喀聲、張口受限、保守治療無效但影像未見嚴重骨性破壞者

🔹 優點:微創、恢復快、住院時間短,臨床成功率高

2️⃣ 開放性關節重建手術(Open joint surgery / Arthroplasty)

🔹 方式:經由耳前較長的切口進行關節全面開放,針對關節盤異常進行修補、復位、切除,並處理關節腔內沾黏或增生

🔹 適應對象:關節盤破裂、脫位、無法復位、骨性沾黏或關節嚴重變形

🔹 優點:視野完整,可進行大範圍處理,恢復關節動態結構

3️⃣ 顳顎關節人工關節置換手術(Total Joint Replacement, TJR)

🔹 方式:將整個受損的顳顎關節(包含髁突與關節窩)移除後,植入鈦合金與高分子聚合物製成的人工關節

🔹 適應對象:關節完全退化、已無功能、重度沾黏,或多次手術後仍反覆失敗者

🔹 優點:恢復咬合與張口能力、減少慢性疼痛、改善生活品質

🔹 注意:需經完整影像評估、手術計畫模擬,通常為最後階段的重建方式


二、手術與否,需經專業評估

並非所有關節不適都需要手術處理。醫師通常會依照以下條件進行綜合判斷:

  1. 保守治療是否已持續超過6個月
  2. 張口角度是否明顯受限(<25–30mm)
  3. 關節盤是否完全脫位、破裂
  4. 是否伴隨嚴重骨性退化或沾黏
  5. 患者是否反覆發炎、感染或生活功能嚴重受影響

醫師會透過病史詢問、功能測試、MRI與電腦斷層影像,綜合制定最佳處理計畫。


三、我該擔心手術嗎?

許多人聽到「顳顎手術」會感到緊張,其實這些手術技術成熟、風險可控,且均由具備專業訓練的口腔顎面外科或整形外科醫師執行。關鍵在於是否適合、是否有完整術前規劃與復健配合。

別急著排斥手術,也別輕率接受手術。最重要的是找到懂得評估的醫師,和您一起釐清症狀、擬定治療階段。


📌 顏博士提醒:

顳顎關節手術不是「單一答案」,而是一套「治療階梯」。從微創到重建,目的是讓功能恢復、生活不再被限制。唯有在對的時機、做對的選擇,才能發揮最大效益。

你可能有興趣bird-gla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