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醫療不只靠經驗,更靠科技。
在顳顎關節手術中,3D列印與電腦輔助技術的加入,已大幅提升治療的精準度、安全性與個別化效果。過去需要「靠醫師手感」的高風險關節手術,現在可以在虛擬空間中先模擬、設計,甚至客製化植入物。
本篇就帶您了解,顳顎關節手術如何搭配3D技術,創造更安全、更可預期的治療結果。
一、什麼是3D技術?如何應用在顳顎關節手術中?
這裡的「3D技術」,包含以下幾種核心應用:
1️⃣ 3D電腦斷層影像建模(3D CT reconstruction)
- 將患者頭部的斷層影像轉換為立體數位模型
- 醫師可在虛擬畫面中觀察關節、下顎骨、咬合關係等
- 幫助判斷關節盤脫位、骨性沾黏、退化程度等病變範圍
2️⃣ 虛擬手術規劃(Virtual Surgery Planning, VSP)
- 在電腦中預先模擬張口角度、植體位置、關節活動軌跡
- 對於人工關節置換、關節重建等大型手術特別重要
- 可預先測試不同設計方案,找出最適合的角度與結構
3️⃣ 3D列印導引導板(Surgical guide)
- 將虛擬計畫轉化為實體工具,例如切割導板、定位導板
- 可直接協助醫師在手術中準確定位、減少誤差
- 特別適用於開放性關節重建或骨切開定位
4️⃣ 客製化人工關節設計(Patient-specific implant, PSI)
- 根據病患骨骼結構製作專屬的鈦合金關節植體
- 可完整貼合關節窩與髁突位置,提升穩定性與耐用性
- 為重度退化、重建需求較高的患者提供長期解方
二、3D技術能帶來哪些實質好處?
✅ 提高手術精準度:預先模擬可減少術中誤差
✅ 降低手術風險:減少對神經、血管等重要組織的損傷機率
✅ 縮短手術時間:導引板與預製工具可提升效率
✅ 客製化重建:針對嚴重變形或解剖異常者,仍能找到對應方案
✅ 提升患者信心:術前可以與醫師共同討論模擬結果,了解治療路徑
—
三、哪些情況會使用到3D輔助技術?
3D技術目前最常應用於以下手術類型:
🔹 顳顎關節人工關節置換(TJR)
🔹 開放性關節重建手術
🔹 下顎骨修形手術(與TMD或咬合重建相關)
🔹 關節影像難以判讀、結構異常複雜者
有些診所或醫學中心也逐步將3D導引板應用於關節鏡定位、注射輔助等精細手術步驟中。
—
📌 顏博士提醒:
手術的成功,靠的不只是醫師的經驗與技巧,更要結合科學與技術。3D技術的導入,讓顳顎關節手術從「憑感覺」進化為「可預測、可重現」的個別化治療。這不只對醫師是輔助工具,更是讓患者放心、減少風險的關鍵夥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