顏博士論壇
知識補給站
尋找醫師
顏博士論壇

我是顏博士,一隻雪白又睿智的雪鴞。
關心顱顏結構、顳顎功能與臉部健康,用淺顯易懂的方式,陪你了解咬合、臉型與顏面醫學的大小事。從醫學知識到日常保健,讓我們一起把臉照顧好,笑得更自在!

知識補給站
顏面論壇顏博士專欄醫師專欄影音衛教
Copyright © 2025 顏博士論壇 . All rights reserved.

back-arrow顏博士專欄

顳顎關節障礙治療有哪些?

顳顎關節障礙

觀看人數61

顳顎關節障礙治療有哪些?

顏博士

顏博士專欄文章

2025/6/27

熱門文章hot-articles

1你還記得顳顎關節的「四大結構」是哪幾個嗎?2什麼是顳顎關節 (TMJ)?3顳顎關節障礙的常見症狀4顳顎關節手術與3D技術的應用5如何預防顳顎關節障礙問題?
出現顳顎關節障礙(TMD)症狀後,許多患者第一個疑問就是:「我需要治療嗎?是要吃藥?還是得開刀?」其實,大多數TMD患者的症狀是可以透過保守方式緩解的,是否需要手術,需由醫師依據病情分級與治療反應來評估。 本篇文章將帶您認識從初期緩解到進階處置的完整治療選項。

出現顳顎關節障礙(TMD)症狀後,許多患者第一個疑問就是:「我需要治療嗎?是要吃藥?還是得開刀?」其實,大多數TMD患者的症狀是可以透過保守方式緩解的,是否需要手術,需由醫師依據病情分級與治療反應來評估。

本篇文章將帶您認識從初期緩解到進階處置的完整治療選項。


一、初期對策:生活型態與習慣調整

約有7成以上輕中度患者可透過生活管理達到穩定控制,建議可先從以下幾點開始:

  1. 減少偏側咀嚼、咬硬物、咬指甲等不良習慣
  2. 避免過度開口(如打大哈欠、吃大漢堡)
  3. 加強壓力管理與放鬆練習,睡前熱敷耳前肌肉有助緩解
  4. 調整姿勢:避免長時間低頭與頸部前傾

這些「看似日常」的行為,其實是治療的根基,也是預防惡化的關鍵。


二、醫師常見的保守治療選項

① 咬合板:

  1. 常用於夜間磨牙、咬合不穩或肌肉過度使用者
  2. 可減少牙齒磨耗,降低關節與肌肉壓力
  3. 使用前需由牙醫評估適合的類型與配戴時間

② 藥物治療:用藥期間應配合生活習慣改變,避免僅靠藥物緩解症狀

③ 熱敷/物理治療

  1. 溫熱敷可促進局部循環、緩解肌肉緊張
  2. 物理治療師可提供頜部牽引、深層肌肉放鬆、姿勢訓練等
  3. 適合肌肉型TMD與姿勢相關病因者


三、手術治療:針對嚴重關節損傷與功能退化

當以上保守療法經6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,或出現關節盤破裂、骨性變形、張口嚴重受限等情況時,才會考慮手術處理。常見方式包括:

① 關節鏡治療

  1. 小傷口內視鏡手術,清除關節腔內沾黏、發炎物質
  2. 可調整關節盤位置、進行洗滌與注射
  3. 屬於微創、安全性高的介入方式

② 開放式關節手術

  1. 適用於關節結構重度破壞、滑動機制完全失衡者
  2. 可修復或重建關節結構

③ 人工關節置換(TMJ total joint replacement)

  1. 當原關節已無功能且生活品質明顯受影響時考慮

更換為鈦合金與高分子材質製成的人工關節


四、如何知道自己需要哪一種治療?

治療選擇需依據以下條件綜合評估:

  1. 症狀的類型與持續時間(肌肉型 vs 關節型)
  2. 是否伴隨功能受限(如張口困難、咬合偏斜)
  3. 是否有影像學異常(關節盤移位、骨性改變)
  4. 對保守療法的反應如何(是否經6個月治療仍無改善)

專業醫師會根據評估結果,選擇最適合您目前狀況的處理方式。部分患者甚至只需生活調整與短期治療,就能顯著改善。


📌 顏博士提醒:

不是所有顳顎關節障礙都需要開刀,甚至大多數患者不需要!只要及早察覺並進行正確治療,就能大幅降低慢性化與關節退化的風險。

出現顳顎關節障礙(TMD)症狀後,許多患者第一個疑問就是:「我需要治療嗎?是要吃藥?還是得開刀?」其實,大多數TMD患者的症狀是可以透過保守方式緩解的,是否需要手術,需由醫師依據病情分級與治療反應來評估。 本篇文章將帶您認識從初期緩解到進階處置的完整治療選項。

出現顳顎關節障礙(TMD)症狀後,許多患者第一個疑問就是:「我需要治療嗎?是要吃藥?還是得開刀?」其實,大多數TMD患者的症狀是可以透過保守方式緩解的,是否需要手術,需由醫師依據病情分級與治療反應來評估。

本篇文章將帶您認識從初期緩解到進階處置的完整治療選項。


一、初期對策:生活型態與習慣調整

約有7成以上輕中度患者可透過生活管理達到穩定控制,建議可先從以下幾點開始:

  1. 減少偏側咀嚼、咬硬物、咬指甲等不良習慣
  2. 避免過度開口(如打大哈欠、吃大漢堡)
  3. 加強壓力管理與放鬆練習,睡前熱敷耳前肌肉有助緩解
  4. 調整姿勢:避免長時間低頭與頸部前傾

這些「看似日常」的行為,其實是治療的根基,也是預防惡化的關鍵。


二、醫師常見的保守治療選項

① 咬合板:

  1. 常用於夜間磨牙、咬合不穩或肌肉過度使用者
  2. 可減少牙齒磨耗,降低關節與肌肉壓力
  3. 使用前需由牙醫評估適合的類型與配戴時間

② 藥物治療:用藥期間應配合生活習慣改變,避免僅靠藥物緩解症狀

③ 熱敷/物理治療

  1. 溫熱敷可促進局部循環、緩解肌肉緊張
  2. 物理治療師可提供頜部牽引、深層肌肉放鬆、姿勢訓練等
  3. 適合肌肉型TMD與姿勢相關病因者


三、手術治療:針對嚴重關節損傷與功能退化

當以上保守療法經6個月以上無明顯改善,或出現關節盤破裂、骨性變形、張口嚴重受限等情況時,才會考慮手術處理。常見方式包括:

① 關節鏡治療

  1. 小傷口內視鏡手術,清除關節腔內沾黏、發炎物質
  2. 可調整關節盤位置、進行洗滌與注射
  3. 屬於微創、安全性高的介入方式

② 開放式關節手術

  1. 適用於關節結構重度破壞、滑動機制完全失衡者
  2. 可修復或重建關節結構

③ 人工關節置換(TMJ total joint replacement)

  1. 當原關節已無功能且生活品質明顯受影響時考慮

更換為鈦合金與高分子材質製成的人工關節


四、如何知道自己需要哪一種治療?

治療選擇需依據以下條件綜合評估:

  1. 症狀的類型與持續時間(肌肉型 vs 關節型)
  2. 是否伴隨功能受限(如張口困難、咬合偏斜)
  3. 是否有影像學異常(關節盤移位、骨性改變)
  4. 對保守療法的反應如何(是否經6個月治療仍無改善)

專業醫師會根據評估結果,選擇最適合您目前狀況的處理方式。部分患者甚至只需生活調整與短期治療,就能顯著改善。


📌 顏博士提醒:

不是所有顳顎關節障礙都需要開刀,甚至大多數患者不需要!只要及早察覺並進行正確治療,就能大幅降低慢性化與關節退化的風險。

你可能有興趣bird-glass

認識全人工顳顎關節(TMJ)置換
顳顎關節

認識全人工顳顎關節(TMJ)置換

顳顎關節(Temporo­mandibular Joint, TMJ)是連接頭骨與下顎骨的重要樞紐。它的結構就像「球與球座」:下顎骨髁頭是一顆靈活的球,上顎的關節窩則是承接球的座位。正是這樣的設計,讓我們能夠自然地張口、閉口、咀嚼、說話,甚至進行左右移動。 然而,當這個「球與球座」結構因外傷、腫瘤、關節病變或長期磨損而受損時,就會導致顳顎關節功能障礙,影響日常生活與生活品質。

顳顎關節障礙的常見症狀
顳顎關節障礙

顳顎關節障礙的常見症狀

以下為臨床最常見的幾類症狀,出現一項以上時,建議尋求專業評估: 耳前與下顎關節區的疼痛 在耳朵前方或下顎角處感到痠痛、悶脹、壓痛 吃東西、說話或張口時明顯加重 有時也會感覺關節處「緊繃卡住」

顳顎關節障礙的常見原因
顳顎關節障礙

顳顎關節障礙的常見原因

許多患者在出現耳前疼痛、張口困難或咀嚼異音後,常會疑惑:「我到為什麼會生這個病?」其實,顳顎關節障礙(TMD)不一定是單一病因引起,往往與多種身體結構、生活習慣與心理壓力交互影響有關。